补创意由来

碰巧读了韩非子的五蠹,不读不知道,一读吓一跳。那时的人竟能力行至此吗?

通篇可分为三部分,一是守株待兔,“兔走触株”不是必然的,“冀复得兔”才为宋人笑。韩非子引此例来解释“世异则事异”“事异则备变”,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,事件也不会完全相同,对策就应该相应调整。二是由战国重“气力”引出“法术势”的主张,认为贯彻法术势就能把国家治理好,老刘家独尊儒术后好像就开始衰落了。三是除五蠹——儒家乱法、兵家犯禁、纵横空谈、墨家思安、杂家行贿,后来秦二世而亡。

感觉法家很重视农家,因为不种地的都该拉出去执行死刑- -这是不是焚书坑儒的导火索?而对道、医、小说、名和阴阳家无感,可能是因为在当时和法家没有什么交集。

可韩非子也说:“论世之事,因为之备”,后世韩愈又说: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,问题不在于无用或有害,而是要各尽其所能。历史、教育、艺术、医学、文学、哲学、农学、法学、科学、军事、管理、工学和经济,哪一个都很重要,都能促进发展,都有其适合的生态位。

“国平养儒侠,难至用介士”,不好吗?介士能教书吗?儒侠能打仗吗?儒家送人头倒是从来不犹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