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二十五岁的世界》这是一本关于全世界80后的书

1051331.jpg

6月3日,西班牙记者马克·塞雷纳带着他刚出版的新书《二十五岁的世界》的中文版,来到北京塞外提斯学院和中国的读者分享他25岁时的一段奇妙旅程,讲述世界各地的“80后”的故事。

读书会前,在北京塞外提斯学院二楼一间日光充足的办公室里,这个阳光帅气的西班牙男孩接受了本报记者面对面的专访。马克·塞雷纳,1983年生于西班牙曼雷萨,是一名标准的80后,他曾在加泰隆尼亚电台、西班牙国家电视台、加泰隆尼亚报等媒体担任记者。在父母和朋友眼里,他是一个“固执,后知后觉,很爱做梦”的人,朋友们常常开玩笑说:“你做梦最好小心点,说不定,哪天梦就成了现实。” 

2008年,25岁的他做了一个对西方年轻人来说,算不得特别的决定,他决定放下一切工作,去做一次全球旅行。为了不让妈妈担心这个决定以及金钱的问题,他告诉妈妈,这个旅程是为了给一个出版商写一本有关全世界的年轻人的书。为了圆这个谎,他开始构想自己的旅程,并为此开了一个博客,记录自己的旅程,好让妈妈看到“我真的是这样在做呢”。但这个并不特别的决定却有一个特别的结尾:他的博客大受欢迎,2009年被孤独星球全球评审团评选为年度最佳创意博客大奖。于是,就真的有人来找他出书了;于是,便有了这本讲述全球25个25岁的年轻人的青春故事。

马克告诉记者,一开始他并不清楚自己会去哪些国家。他先买了一种全球旅行的通票,然后展开一个世界地图,想,从哪开始呢?“好,就从这个地方开始,把地图上一个一个点填满。”第一站他来到了南非的约翰内斯堡。“可以说这是我的旅程中最危险也是最混乱的一站。”虽然法律上已经取消了种族隔离,但那里种族隔离的后遗症依然在,习惯也依然存在,白人跟白人住在一起,黑人跟黑人住在一起。在约翰内斯堡的一个黑人社区,他的出现引起围观,大家奔走相告说来了一个白人。 

他说,这并不是一个充满目的性的旅程。他并没有带着目的性地去寻找自己的访问对象,每到一个新的地方,他愿意先自由地呼吸一下、感受一下这个国家特有的气息,然后买一份当地的报纸,来体会一下风土人情,再来决定人选。“跟着感觉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你在旅行的时候一定张开双眼,变得非常敏感,否则就不叫一次旅行。如果你事先把一切安排好,比如这站去哪,那站去哪,其中很多乐趣会失去,而且本该感受到的东西也许你忽略掉了,所以永远带着比较开放的心态,比较敏感、敏锐的眼睛探寻一切。”他告诉自己唯一要避免的是不公正的话题和先入为主的判断。进入他书里的25个年轻人里,有富国的穷人和穷国的富人、有文化的和没文化的、狡猾的平民、城市的精英、男孩、女孩、成家的或单身的、立志改变世界的、循规蹈矩的、榜样或反例……面对这些敞开心扉的年轻人,马克选择了忠实纪录。 

翻开这本《二十五岁的世界》,可以读到马克眼中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是如何生活、如何经历理想与现实的挣扎、如何思索各自的国家和未来。他笔下的青春,和对未来的展望,能轻轻叩动我们年轻或已不再年轻的心灵,并学会摒弃我们习以为常的偏见。 

《这个世界会好吗?》这是许多年前梁漱溟先生对世界的关切,当我告诉马克这本书时,他非常认真地记了下来,并认认真真地回答了梁老先生在1918年提给他父亲的这个问题:“这个世界会不会变好,真的取决于我们的行动。我不喜欢一种说法,‘已经这样了,我无能为力。’我相信改变一定是可以发生的!

看到第三段就忍不住留言了。经常在微博上看到这句话:一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,一次为奋不顾身的爱情,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。
很羡慕那些能说走就走的人,没有什么重走青春的借口,只为在旅途中的那些走走停停。梦想不光是用来向往的。
感觉是本很好的书求一下电子档哈哈哈~姐懒你懂的~

:6_132: 至少姐第一次冲动过了

:4_92:至少2次1次不算

那姐是不是要先带户口本 去民政局先把红本换绿本呀 :7_143:

=。=相同的一次,不计算在内你娃娃还想刷次数啃~~

你娃娃还想刷次数